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精神和全球化視野的引領,在近期舉行的《財富》中國科技50強·創新之夜,多位科技業界領袖、企業家、投資者齊聚一堂,在科技、創新和未來趨勢等方面進行溝通交流。神州信息副總裁、新動力數字金融研究院院長徐啟昌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發展官崔麗、《財富》中國新媒體執行副主編楊安琪在圓桌對話環節圍繞“創新的復利”展開討論。
徐院長認為,創新不僅需要堅持長期主義,堅持持續努力,同時創新成果也是具有復利效應,復利的價值釋放可能存在于多個維度。以神州信息為例,公司在2014年即開始了金融領域的分布式核心系統的創新,早期雖未被行業認可,但在2016-2019年,首先被應用到互聯網銀行、互聯網核心領域。隨后從2020年開始,又成為金融信創背景下,傳統銀行核心信創的必選項。從2023年開始,分布式核心又進一步被國際金融機構認可,在海外金融市場上取得成功。當前,我們看到海外市場分布式架構替代集中式架構正被包括鋼鐵、制造在內的傳統行業所看重,為企業帶來了多個POS(Point of Sale,銷售點),實現了創新的連續收獲。
在企業和組織的角度,如何持續推動創新并實現良性發展?徐院長提出了“1+4”模式。“1”指的是一把手推動,據他觀察,創新和研發做得好的企業基本離不開一把手的推動。“如果一把手不夠支持,企業很容易缺乏足夠的定力和持續的投入,所以一把手的支持是整個企業創新文化打造的基礎”。“4”指的是企業級創新戰略要做到的四個方面。第一,創新必須成為企業長期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第二,在全員創新的同時,必須要有專門的團隊負責創新突破;第三,要有能夠支持創新的流程和機制,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點——容錯機制和激勵機制;第四,要有持續的、高強度的研發投入。
除此之外,徐院長還指出了AI技術在提升研發效率方面的潛力,以及在推動應用層面創新上的巨大作用。他通過調研發現,使用AI工具后,研發人員的個人生產率提升了40%到80%。他認為,盡管AI在原發性創新上可能還有限制,但在應用層面的創新上,AI的泛化推理能力將發揮重要作用,極大地提升創新效率,為研發人員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更深層次的創新。
科技領域的創新并非簡單的一次性動作,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每一項創新都有可能成為未來創新的催化劑,并為世界帶來改變。作為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神州信息長期堅持自主創新,持續保持研發力度,愿與全球合作伙伴一道,為金融科技新發展帶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