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北京金融信息化研究所、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主辦——“2025金融科技發展趨勢洞見”交流在京召開。眾多國有大行、頭部金融機構的科技負責人與科技企業、學術研究機構代表,以圓桌對話形式就金融科技發展熱點話題展開討論。其中,針對“數據驅動數字金融服務創新”熱點話題,神州信息副總裁馬洪杰與來自中國農業銀行、華夏銀行、百信銀行等金融機構負責人就創新模式、技術方案和實踐經驗展開分享討論。
“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其內在價值逐漸顯現。近年來,金融機構高度重視數據的治理及質量體系建設,并推動數據在綜合業務場景的應用。但現階段,在數據賦能數字金融服務過程中,仍然在流通、共享、安全等方面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馬洪杰表示:“針對數據在流通和共享方面的問題,需要從管理體系、治理體系和創新試點三方面推進。”
第一,以“數據二十條”為基礎,依據數據持有權、加工使用權和產品經營權三權分置原則,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數據產權制度,加快推動在金融及其它重點行業應用。
第二,持續完善對數據的分級與分類治理體系建設,尤其是加快對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的分類管理制度的制定。
第三,加強創新的力度。作為金融科技企業,神州信息不僅聯合金融機構客戶,在農業、稅務、產業鏈等領域進行數據與金融服務的創新工作。同時,積極幫助銀行客戶參與人行征信試點平臺建設工作。例如,成功幫助多家客戶完成“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息共享平臺”接入工作。
針對行業關心的數據賦能金融業務場景話題。馬洪杰表示:“神州信息基于在農業數字化領域的積累,通過AI、大數據和GIS等數字技術融合,實現了涉農數據與外部公共數據結合,通過風控模型,幫助眾多銀行提升涉農普惠信貸能力。”同時,該創新成果獲得首屆“數據要素X”大賽金融賽道北京分賽道一等獎。
同時馬洪杰表示,未來數據賦能金融業務場景,需要充分發揮“技術+數據”雙向驅動作用。
大模型與人工智能的應用。重點關注大模型帶來的變化,不僅關注大模型對銀行前端營銷獲客、智能服務等方面的變化,更要重視大模型對銀行內部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等方面帶來的提升。同時,在大模型訓練和部署中,要格外著重解決在成本和數據可用性等方面的問題。
重視數據標準化建設。對內,依據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要求,加強DCMM國家標準的貫標工作,提升自身的數據標準化建設能力。對外,在數標委的指導下,加快數據服務能力體系建設,推動數據在技術、服務和創新領域的標準服務能力建設。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推動數字化轉型核心驅動力,神州信息希望加強與金融機構及生態伙伴合作,共同做好數據賦能數字金融創新實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