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環球人物》
    郭為:數字化轉型,企業的必修課
    2022-10-26 18:59

    以人物記錄時代,以數字化的力量重構新未來。近日,神州信息董事長郭為接受人民日報社旗下《環球人物》專訪,分享數字文明的前世今生,破解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財智密碼,再度共鑒《數字化的力量》。專訪報道全文如下,敬請關注。

    1980年,美國社會思想家托夫勒寫了一本轟動世界的著作——《第三次浪潮》,將人類社會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次浪潮為農業階段,從大約1萬年前開始;第二階段為工業階段,從17世紀末開始;第三階段為信息化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用他的話說“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擁有了網絡,誰就擁有了整個世界”。從此,“信息化”的概念深人人心,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種種對21世紀科技發展的暢想。

    30多年后,又一個新的概念被提出——“數字化"。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科技的迅猛發展,數字化應用開始全方位影響和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

    雖然大眾已對“數字化”一詞耳熟能詳,但它與信息化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和區別,仍令不少人感到困惑。圍繞相關話題,《環球人物》記者專訪了數字科技專家、神州信息董事長郭為。在他看來,數據成為生產要素,為數字化和信息化建立了一道分水嶺,“數字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數據資產,這是一個劃時代的變化”。

    奔涌而來的數字浪潮

    郭為從事計算機行業30多年,對數字化的關注與研究由來已久。在他撰寫的《數字化的力量》一書中,回溯了數字科技的發展過程,而他本人正是這一過程的親歷者和推動者之一。

    在郭為看來,企業家在創新時至少要考慮四方面因素:一是先進技術的消費者在哪里;二是有沒有人投資這種技術;三是要考慮從研發到市場的一整套流程如何組織、完善;四是快速識別哪些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與市場和消費者對接,畢竟很多技術是無法市場化的。

    以互聯網行業為例,2000年,全球互聯網用戶達3.66億,并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著。此后20年,大量資本進入互聯網產業,促使移動通信技術迅猛發展,催生出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無人駕駛汽車等智能化產品。與此相伴,海量的、多樣化的數據從全球互聯網用戶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誕生,分分秒秒都在積累,猶如一個深不見底的聚寶盆。在此基礎上,“大數據”的概念應運而生,井催生出無數相關企業和技術應用。

    “如果說互聯網創造了虛擬世界,那么大數據與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眾多新興技術一起,打開了通向數字化世界的大門。"郭為說。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51億,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達29.5小時,其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6%。

    “平均算下來,有10億中國人每天花4小時上網,比如看新聞、購物、點外賣、發快遞、打車、找工作……企業會分析這些消費數據所反映的用戶喜好,有針對性地改進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此外,數據本身也是企業資產的一部分。"

    以招商銀行為例,其總資產規模約為工商銀行的1/4-1/3,但二者的市值非常接近,主要就是因為招商銀行積累了大量數據資產,尤其是針對高凈值客戶,擁有2000多個場應用。這些應用一方面積累了消費者和高凈值客戶數據,另一方面演化為高凈值服務產品。

    這正是數字化和信息化的區別所在。在信息化階段,網絡系統主要用于企業管理,將日常業務流程固化,并做好記錄,以減經基層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到了數字化階段,網絡系統則基于大的運營數據(信息化系統記錄的數據),對企業的整個運作邏輯進行數學建模、優化,反過來指導企業運行。這實際上是一個機器學習的過程,即讓系統反復學習運營數據和模式,然后發現和改進不足之處。換句話說,信息化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數字化則是為了解決企業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的問題。

    “數字化的本質是帶來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融合。”郭為說,“數字化永遠代替不了實體經濟,但會延伸產品功能。比如數字化帶來的智能手機,不斷強化用戶所需的功能,使消費者獲得了全新的體驗。如今,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怎么使實體經濟和數字技術結合起來,實現高質量發展。無論是化解金融風險還是解決雙碳問題,都是數字化面對的新課題。除了技術,我們還需要規模龐大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一且建成,未來每一個產業都可以進行數字化改造。"

    “不主動顛覆,就會被顛覆”

    2012年1月,柯達正式申請破產保護。這家擁有100多年輝煌歷史的美國公司是膠卷時代的開創者,但由于未能跟上數字化時代的步伐而轟然倒下。

    事實上,柯達的管理者們早在1998年就感受到傳統膠卷業務正在萎縮,卻未能及時進行戰略轉型。2002年,柯達產品的數字化率只有25%,其競爭對手富士膠片的數字化率已經達到60%。其實,數碼影像技術的發明者正是柯達。該公司早在1975年就創造出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井將其用于航天領域。但之后幾十年,柯達一直不敢大力發展數碼業務,等到終于下決心轉型時已經晚了。

    “你不主動顛覆自己,別人就會顛覆你。”郭為說,“我們現在通常把企業分為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隨著數字化的不斷深入發展,未來所有的企業都將是數字化企業。到那時,不能完成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是沒有生存空間的,就像馬車無法與高鐵競爭一樣。因此,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企業的必修課。”

    傳統經濟時代,“顧客就是上帝”是很多企業的座右銘,但由于信息不對稱,企業可以通過廣告宣傳、包裝營銷左右消費者的選擇。但在數字時代,信息高度流通,一個差評就可能引發滾雪球效應,讓品牌形象和口碑崩塌。因此,“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在當今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重要,通過大數據等科技手段精準為用戶畫像,以此為核心設計產品和服務,是企業的必然選擇。

    事實上,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字化已經顛覆了很多傳統觀念。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移動支付在中國的應用。在移動互聯網出現前,西方發達國家經歷了現金一支票一信用卡的發展過程,中國人則幾乎沒用過支票,信用卡的普及度也不高,幾乎是從現金支付階段直接跨越到移動支付階段。反觀西方,因為種種因素的影響,移動支付的普及程度明顯落后于中國,很多用慣了支票和信用卡的外國人來到中國后,才第一次見識到“無現金社會”。

    “這就是因為應用了數字化技術,建立了新的經濟活動場景。”郭為說。未來,類似的場景將越來越多。當萬物互聯成為現實,一個小小的插座也會顛覆人們的想象:智能插座可以與家中所有設備互聯互通,消費者只要在手機上點擊一下,就能開空調、放音樂、看電視。到那時,同一家企業的產品會擁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一切資產皆可數字化”

    在郭為看來,由于數字浪潮的沖擊,很多企業面臨著“過去未去,未來已來”的兩面夾擊,既無法放棄傳統業務,又要應對新技術、新事物的挑戰。對這些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是破局的關鍵,而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則在于資產的數字化。

    “數據正在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如果企業能將實體資產轉化為數字形式,映射到虛擬世界,便形成了數字化資產,管理者可以實時掌握資產動態信息,實現精細化經營,資產運用與監管的安全性、針對性、及時性和有效性都能得到大幅提高。”郭為說。

    在這方面,江南造船集團是一個正面案例。傳統的造船工藝非常復雜,各環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也很困難。比如,船舶設計師用三維建模形成設計方案,但船廠拿到的是平面圖紙;在具體生產規劃的過程中,船廠要將平面設計圖轉為三維模型;到了生產一線,又要將三維模型轉為二維,因為工人要按照平面圖紙進行生產制造。

    在三維和二維之間的反復轉換,使傳統造船業拉高了成本、降低了效率,各環節因為溝通不暢而難以實現數據的貫通。為此,江南造船集團制作了一個船模數字化原生模型,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困難。過去,一個艙位的調整會涉及整個船體的配重,要修改很多圖紙,有了數字化原生模型后,客戶需要什么樣的甲板、駕駛艙、水手艙,維修過程中的管線布局,維修工怎么進去、進去后會不會碰頭頂,維修時是蹲位、站位還是跪位....全都一目了然。這是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新服務、新體驗、新價值,在之前是無法想象的。

    “一切資產皆可數字化,而在企業的所有資產中,最該被數字化的是核心資產。”郭為說。核心資產是指其他企業學不會、搶不走、買不到的部分,只有將它數字化,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曾有西方媒體將數據比喻為新時代的石油,但與石油不同的是,數據不稀缺、不排他、不永久。如果企業不能實現數字化轉型,即使擁有海量數據也會束手無策,正如擁有大量現金而無法轉化為資本一樣。換句話說,占有數據遠沒有開發數據有價值,這是所有面對“過去未去,未來已來”局面的企業必須認清的現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丘县| 中西区| 玛沁县| 鄂托克前旗| 蕲春县| 高清| 茂名市| 临夏县| 丽水市| 湛江市| 仙桃市| 宝兴县| 宁南县| 洪雅县| 通江县| 蒲江县| 仪陇县| 阳东县| 崇义县| 娄烦县| 织金县| 巴青县| 夏邑县| 湖口县| 军事| 临桂县| 顺平县| 札达县| 屯留县| 镇平县| 托克托县| 丹棱县| 育儿| 扬州市| 高密市| 贵定县| 渭南市| 琼结县| 鄯善县| 藁城市| 曲沃县|